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博客來e-coupon



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評價

網友滿意度:



自從讀設計系之後

就很常看關於藝台中水晶店術設計類的書籍

系上也都會開小班來研究和討論

今天想要跟你們推薦這本書

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我覺得這本書很棒

現在在博客來買有打折

喜歡看書的朋友都可以到博客來去購買

推薦給你們囉~~~~~





博客來e-coupon傳送門



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本週熱銷商品:





永恆的孤獨:十名大師的故事、百幅名畫的闡釋、 三千年西方藝術的簡史







與藝術大師對話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蕭邦鋼琴大賽竟然能夠扭轉世人對蕭邦的演奏觀點?!音樂與政治居然能在柴可夫斯基與哈察都亮的鋼琴協奏曲中交鋒?!德布西的音樂真的只是印象派?李斯特不過是炫技天王?藉由詳盡錄音蒐集與精闢詮釋解析,焦元溥帶領您進入作曲家與演奏家的世界,一探精采有趣的音樂詮釋史與表演藝術秘辛。以歷史的角度衡量各個演奏的時代意義,向是作者評論關切的核心。藉由豐富的錄音資料,我們也確實能得到許多關於樂曲詮釋與表現轉變的知識,並得以掌握不同的美學標準。例如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詮釋,從二十世紀初李斯特學生所講求莊嚴的堂皇慢速,逐漸發展至注重技巧的凌厲快速,其間的差異是截然不同的美學思考。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由作曲家原意解析與法國風格出發,最後竟呈現出差異甚大的不同觀點,詮釋逐漸抽離作曲家的意圖,甚至以純音樂的方式表現。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經由蕭邦鋼琴大賽的提倡與影響,使其演奏風格在二十世紀逐漸擺脫歐陸舊式浪漫派的誇張,轉為精確、理性、健康的明朗表現;同樣是比賽影響,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在柴可夫斯基大賽上的詮釋變化卻和蕭邦鋼琴協奏曲相反,不僅呈現出極為有趣的對比,眾多經典詮釋也成為二十世紀鋼琴史上最燦爛的紀錄之一。透過廣泛的對比,作者在音樂詮釋的歷史脈絡下探討各個演奏的時代意義,分析藝術家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努力。至於創作於二十世紀的哈察都亮鋼琴協奏曲,從作曲家與俄國(世界)首演者、俄國重要詮釋者、英美兩地首演者和亞美尼亞鋼琴家的演奏,都完整地記錄在有聲資料之中。此曲的詮釋與風格變化幾乎能從錄音中完整呈現,是二十世紀音樂中少數所有重要演奏皆被完整記錄的作品,其詮釋史本身就值得研究,也是錄音時代的特色。本書特色◎華文世界第一部呈現音樂詮釋史觀的版本比較專著
◎目次:蕭邦:兩首鋼琴協奏曲(Frederic Chopin: Piano Concerti No.1 & No.2)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eter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Franz Liszt: Piano Concerto No.1)
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Claude Debussy: 24 Preludes)
哈察都亮:鋼琴協奏曲(Adam Khachaturian: Piano Concerto)作者簡介焦元溥,1978年生於臺北市。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法律-外交碩士(Master of Arts in Law and Diplomacy)。自15歲起開始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於《古典音樂雜誌》(民國87年度文學及藝術類雜誌金鼎獎)、《CD購買指南》、《表演藝術》、《聯合報》、《自由時報》、《大紀元時報》、《亞洲週刊》、《香港明報月刊》、《人民音樂雜誌》(北京)等平面媒體。內容涵蓋音樂作品分析、詮釋討論、鋼琴演奏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鋼琴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發表字數迄今已逾120萬字。20歲時受邀至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就「典型與典型轉移──以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之詮釋變貌為例」作專題演講,2002年至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演講「俄國鋼琴學派」。文字評論之外,焦元溥也參與廣播節目與音樂創作,近期作品為康軒國中國文教學教材之音樂/編曲/演奏配樂。

商品訊息簡述: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05/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經典CD縱橫觀1──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



arrow
arrow

    hamiltlp3p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